top of page
trading-products.jpg

与我们联系,寻找机会

最新消息

搜尋

印尼咖啡的历史:从殖民地商品到民族骄傲

  • 作家相片: IT DMK Cargo
    IT DMK Cargo
  • 2天前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对大多数印尼人来说,喝咖啡不仅仅是享受咖啡因。在每天早晨品尝的那杯咖啡背后,隐藏着一段漫长而复杂的咖啡在印尼的历程。从荷兰殖民时期、强制种植,到如今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生产国之一,印度尼西亚有着一段值得探索的精彩故事。


咖啡首次进入印度尼西亚

历史记载,咖啡首次由荷兰通过东印度公司(VOC)于1696年左右引入印度尼西亚。从印度马拉巴尔地区引进的阿拉比卡咖啡种子在巴达维亚(今雅加达)种植。尽管最初因洪水和地震导致种植失败,但1699年的第二次尝试最终成功。


不久之后,1711年,荷兰开始从巴达维亚向欧洲出口咖啡。爪哇咖啡随后获得极高声誉,并以“爪哇咖啡”之名闻名。自此,咖啡种植逐渐扩展至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其他地区,如苏门答腊、苏拉威西、巴厘岛和东帝汶。


强制种植与贸易垄断

印度尼西亚咖啡的繁荣与荷兰于1830年实施的强制种植制度(Cultuurstelsel)密不可分。通过这一制度,农民被强制种植包括咖啡在内的出口商品,其产量需运往荷兰。


尽管该制度曾提升产量并巩固了东印度公司(VOC)在世界咖啡市场的主导地位,但强制种植制度也给当地农民留下了深刻创伤。许多农民失去土地、遭受饥荒并生活在苦难之中。


叶锈病爆发与转向罗布斯塔品种

19世纪末,印度尼西亚的阿拉比卡咖啡种植园遭受叶锈病(Hemileia vastatrix)疫情,导致大部分种植园毁灭。作为应对,殖民政府尝试用利比里卡品种替代阿拉比卡,但效果不佳。


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引入更抗病且适合低地种植的罗布斯塔品种。自此,罗布斯塔成为主导全国生产的咖啡品种,尤其在东爪哇、 lampung 和南苏门答腊地区。


独立时代与种植园国有化

1945年独立后,荷兰的所有资产和种植园均被印尼政府国有化。许多咖啡种植园由国有企业(BUMN)如PTPN(印尼种植园公司)管理。


然而随着时间推移,小农户的作用日益凸显。目前,超过90%的印尼咖啡产量由耕种面积不足一公顷的农民生产。


精品咖啡的兴起与咖啡文化

自20世纪90年代起,世界开始认识到“精品咖啡”(specialty coffee)这一概念。印尼也不甘落后。来自加约、曼德林、托拉贾、金塔马尼到巴贾瓦的高品质咖啡开始吸引全球关注。独特的风味与浓郁的香气使印尼咖啡愈发备受追捧。


这一现象也得益于大城市中现代咖啡馆的蓬勃发展。喝咖啡不再只是日常习惯,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。“喝咖啡”的文化越来越受到各年龄段的喜爱,菜单种类繁多,从意式浓缩咖啡、拿铁,到曾风靡一时的椰糖牛奶咖啡。


印尼,世界咖啡版图上的重要玩家

截至目前,印尼位列全球第四大咖啡生产国,仅次于巴西、越南和哥伦比亚。全国年产量超过70万吨,其中罗布斯塔咖啡品种贡献巨大。


然而,印尼的阿拉比卡咖啡在出口市场仍备受青睐,尤其受到 specialty coffee 爱好者的追捧。其独特的口感,如泥土味、坚果味和葡萄酒味,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独特吸引力。



出口咖啡无需繁琐。

通过 Mandala.trade,买卖和运输咖啡变得更加轻松、安全和可靠。

是时候让印尼咖啡打入全球市场了!


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:

WhatsApp:+62 813 9669 0008

Email:marketing@mandalasuksesgemilang.com

 
 
 

Comments


把握任何交易机会

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
bottom of page